為了弘揚紅巖精神,賡續紅色文化,自貢分公司黨支部于 6 月 17~18 日組織支部 14 名黨員和 7 名入黨積極分子到重慶渣滓洞、白公館、紅巖革命紀念館、周公館等紅色勝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黨建活動”,瞻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緬懷革命先輩遺志,接受紅色文化洗禮。
一、參觀渣滓洞集中營,緬懷革命先烈
6 月 17 日早上 9:00,自貢分公司黨支部全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 21 人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走進渣滓洞集中營。渣滓洞原是重慶郊外的一個小煤窯,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環山,一面是溝,位置較隱蔽,1939 年,國民黨軍統特務霸占煤窯,在此設立了監獄。在此關押了“六一”案、“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進報”案以及上下川東三次武裝起義失敗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許建業、何雪松等,最多時達三百余人, 此地還曾居住過“小蘿卜頭”和他們一家人。1949 年 11 月 27 日,國民
黨特務在潰逃前夕策劃了震驚中外的“11.27”大屠殺,僅 15 人脫險。
看到那些陰森恐怖的刑具、狹小惡劣的監室,聽著講解員的講解,仿
自貢分公司負責人蘭世梁、自貢黨支部書記蘭華雄代表黨支部向革命先烈敬獻鮮花,全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向革命先烈三鞠躬,表達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緬懷。
二、參觀白公館:一個徒有雅致名號的人間地獄
6 月 17 日上午 11:00,結束渣滓洞集中營的參觀、學習后,全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又來到白公館。白公館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別墅,白駒自詡是白居易的后代,就借用白居易的別號“香山居士”,把自己的別墅取名為“香山別墅”,后來卻淪為一徒有雅致名號的人間地獄。
1939 年,戴笠在歌樂山下選址時看中了它,用重金將它買下,改造為迫害革命者的監獄,原一樓一底的十余間住房改為牢房,地下儲藏室改為地牢。它和渣滓洞一并被人們稱作“兩口活棺材”,但是它們又有所區別,白公館里關押的都是軍統認為“案情嚴重”的政治犯??谷諓蹏鴮㈩I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愛國人士廖承志、共產黨員宋綺云和徐林俠夫婦及幼子宋振中即“小蘿卜頭”等皆被囚禁于此,最多時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關押于此。1949 年 11 月 27 日,軍統特務對關押在白公
館的革命者進行大屠殺,僅 20 人脫險。
參加黨建活動的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還瞻仰了松林坡烈士陵園、羅世文車耀先烈士墓、小蘿卜頭雕塑等革命圣地。
三、參觀八路軍辦事處、紅巖革命紀念館:于無聲處聽驚雷
6 月 17 日下午 14:30,參加黨建活動的全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到八路軍辦事處、紅巖革命紀念館參觀學習。
八路軍辦事處位于渝中區化龍橋紅巖村 13 號。1930 年,辛亥革命先烈饒國梁之妹、重慶**女實業家饒國模買下紅巖嘴,開辦農場。饒國模
女士將紅巖村 13 號樓房提供給南方局及八路軍辦事處使用。
周恩來總理辦公室
葉劍英元帥辦公室
毛澤東主席辦公室
毛澤東主席用餐和宴請客人的桌子
雖然這里沒有一線戰場的炮聲隆隆,但它見證了以周恩來、董必武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建立的豐功偉績和他們領導的革命事業,敵我之間同樣進行著你死我活的殊死斗爭,可謂“于無聲處聽驚雷”。
紅巖革命紀念館緊鄰八路軍辦事處。紅巖革命紀念館于 1955 年著手籌建,1958 年 5 月 1 日對外開放,1959 年董必武題寫了館名,1961 年國務院公布為**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 年 3 月進行了改擴建。
紅巖革命紀念館系統展示 1938 年 10 月至 1947 年 3 月期間中國共產黨代表團、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的歷史活動、新華日報及中國南部廣大區域內共產黨各級組織的活動。館內現有館藏文物 874 件,重要歷史資料(含歷史文獻、檔案資料)1500 余份,《新華日報》《群眾》周刊等當年的報刊 20 余種 844 本,當年新華日報館、三聯書店等報館、書店、出版社
出版發行的進步書籍 1119 冊,歷史圖片 2600 余幅。
這些珍貴文物充分展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救亡圖存的愛國精神、不畏艱險的奮斗精神、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勇于犧牲的奉獻精神、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執著的追求、高尚的共產主義品德情操、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出污泥而不染的崇高的人格;集中展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精神風貌,他們在極其險惡的斗爭環境中,在特殊的戰場上,深懷民族大義,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不顧個人安危,不怕流血犧牲、出生入死,以實際行動捍衛了中華民族的集體尊嚴。
四、參觀周公館:與軍統局、警察局一起“跳舞”的歲月
6 月 18 日上午 10:00,參加黨建活動的全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到曾
家巖 50 號參觀了周公館。
周公館坐落在重慶市渝中區中山四路曾家巖 50 號。1938 年冬,中共代表團由武漢遷移重慶后,為便于工作,鄧穎超以周恩來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名義,租用了曾家巖 50 號主樓和三樓的**以及二樓東邊的三間房屋,對外稱作“周公館”,實際上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機構所在地。中共代表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林彪、王若飛等人在渝期間也常住于此,南方局的軍事組、文化組、婦女組、外事組和黨派組均設在這里。1945年8月,毛澤東同志來重慶與蔣介石談判期間,曾在底層會議室接見中外各界人士,周恩來同志更是經常在此會見各界人士和中外記者。
周公館地處街巷盡頭,右側為國民黨軍統局局長戴笠的公館,左側是國民黨警察局派出所;樓房內,中共代表團租賃了一、三兩層,二樓的大部分和底層門廳旁的廚房,均為國民黨人居住,真有左右內外夾擊之勢。盡管曾家巖 50 號周公館的內外環境如此復雜險惡,但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卻八年如一日,堅持戰斗和生活在這里,與軍統局、警察局一起“跳舞”,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展、壯大和鞏固而不懈努力。
五、賡續紅色文化,做好紅色物業
為期兩天的紅巖革命圣地參觀、學習,讓所有參加黨建活動的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紅色文化教育,大家更深刻地領悟了紅巖精神的實質。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他們的崇高理想、堅定信念、高尚情操和**品格深深地打動每一個參加黨建活動的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
參觀學習結束后,大家紛紛表示,**要樹立遠大理想,弘揚紅巖精
神,將紅巖精神植根于物業服務,做好紅色物業服務。一是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奮斗意志,要始終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勇于責任擔當,做到“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的新時代共產黨員標準,要在民族復興的偉業中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二是要充分發揮黨支部和黨員在物業服務工作中的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要將紅巖精神始終貫穿于物業服務的方方面面和具體細節;三是要看到物業服務聯系著千家萬戶,跟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做好物業服務就是在踐行黨的宗旨,就是在為人民服務,就是在賡續紅色文化,就是紅巖精神的具體落地。
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